ISSN 1673-8217 CN 41-1388/TE
主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17卷  第04期

显示方式:
塔中隆起东南部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分析
陈文礼
2003, 17(04): 1-5.
摘要(68) PDF(128)
摘要:
根据对塔中地区沉积构造演化的分析,认为塔中隆起是一个在早奥陶世末-东河砂岩沉积前多期活动的构造隆起,其南侧的塘古孜巴斯坳陷发育良好的下古生界烃源岩,多次的构造抬升剥蚀和暴露岩溶作用,强烈的断裂褶皱活动,有利于下奥陶统岩溶性储层的发育和局部构造的形成。与塔中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类比,塔中隆起东南部地区局部构造形成早,圈闭类型好,有四套重要的储盖组合,油气成藏条件良好。
奋进中的河南油田采油一厂
2003, 17(04): 2-2.
摘要(43) PDF(19)
摘要:
<正> 地处豫西南桐柏山下的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年初以来,原油生产遇到了雨雪天气多、突发性停电故障多、管线穿孔断脱频繁及新井产量不到位、地质可采储量匮乏、措施选井难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采油人奋发图强,齐心协力抓生产、防“非典”,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促上产的嘹亮战歌。 为了完成138.5吨原油生产任务,该厂以“油水井站增产创效”、“优质高速作业”、“保分层注水合格测试”、“技术创新”、“项目攻关”等五个小指标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围绕油藏经营战略做文章,立定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强化老区管理为重点,采取提前运作,规范管理,精于专业化队伍的一系列积极措施,大打上产进攻仗。一是狠抓干部职工形势任务教育,通过讲形势,摆事实,谈优势,使上产的动力层层传递到基层。厂领导身先士
东庄复杂断块油田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曾光明
2003, 17(04): 5-6+5.
摘要(61) PDF(96)
摘要:
东庄油田位于南阳凹陷西南部,是在背斜构造背景上被一组与背斜长轴走向一致的南倾正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田;储层主要为北西方向沙堰三角洲前缘砂体,孔隙度14%~15%,渗透率(10.5~28.0)×10~(-3)μm~2;该背斜为凹中之隆,油源充足,背斜控制油气富集的范围,砂体决定油气富集程度,断层起油气再分配和遮挡作用;油层深度2 210~2 700m,含油井段约500 m,含油层数3~5层,单井厚度10~20 m;背斜北翼断块含油高度60~150 m,含油面积0.5~0.8km~2;南翼断块含油高度30~100 m,含油范围较小。根据对东庄油田的地质认识,钻评价井4口,落实含油面积4.9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9×10~4t。
肯基亚克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地质模型
余国义, 田中原, 王根久
2003, 17(04): 7-9+12-5.
摘要(83) PDF(297)
摘要:
肯基亚克油田位于滨里海盆地的东缘,该油田石炭系油藏是一个以裂缝、溶洞为主的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划分为三类:裂缝-孔隙-孔洞型储层、孔隙-孔洞型储层、微裂缝型储层。由于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溶洞发育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如何建立裂缝、溶洞储层地质模型一直都是较为关注的难题。此次首先通过描述储层的沉积分布特征,确定了地质模型的框架;通过对岩心与测井数据的分析,确定了不同孔隙度范围内微裂缝与溶洞分布规律,并利用密度孔隙度和基岩孔隙度做裂缝和溶洞的定性描述;在对井间储层预测与地质建模时,运用了地质统计学原理,对不同类型的储层选取了不同变程,这样确保了不同类储层预测的精度,并采用条件模拟方法,建立了孔隙度模型。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密度孔隙度、钻速、岩心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并运用地质统计学技术建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分布模型的技术路线。
东濮凹陷胡-庆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及潜力分析
韩小琴, 王立志, 何锋, 席天德
2003, 17(04): 10-12+6.
摘要(60) PDF(96)
摘要:
东濮凹陷胡-庆断阶带为三个斜列展布的台阶式结构。位于洼陷区的一台阶以断鼻、墙角断块圈闭为主,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位于两条阶梯断层之间的二台阶,形成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顺向断鼻、反向屋脊断块圈闭发育,是油气聚集成藏的主要场所;三台阶构造比较简单,局部断层运移通道发育区形成油藏。一台阶离油源近,资源潜力大,近洼找具构造轮廓、砂体控制的岩性油气藏是主要方向;二台阶勘探程度较高,在主力油层深部和浅层寻找新的含油层系和新的含油领域为主要方向;三台阶离油源较远,应慎重勘探。
库车坳陷亚肯构造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程晋厚, 徐德红, 郭建民
2003, 17(04): 13-15+18-6.
摘要(71) PDF(103)
摘要:
库车坳陷亚肯构造具备较优越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从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看,易于形成大型油气藏,勘探亦初步证实此构造富含天然气。其源岩为坳陷内的侏罗系、三叠系;古近系至白垩系发育多套储层和多套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主要为背斜型和断背斜型;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构造形成与生排烃期能够匹配。因此,亚肯构造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白音查干凹陷北部陡坡带油气勘探
周开义, 张放东, 高渐珍, 管穆兰
2003, 17(04): 16-18+6.
摘要(52) PDF(105)
摘要:
结合二连盆地及渤海湾盆地具有相似结构类型凹陷的陡坡带勘探经验,及其油气成藏控制因素,油藏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深入研究了白音查干凹陷北部陡坡带的3种构造样式的形成,并对陡坡带存在的8种类型圈闭以及已钻11口井的钻探效果进行了分析,预测出白音查干凹陷陡坡带5个有利勘探目标。
新庄油田核三段Ⅰ-Ⅲ储层沉积相及沉积模式研究
金丽琼, 李岩, 王亚, 王钊, 沈建, 张胜利
2003, 17(04): 19-21+6.
摘要(54) PDF(132)
摘要:
以岩心相分析为基础,综合储层岩性、沉积构造及粒度等方面特征,确定了新庄油田Eh_3Ⅰ-Ⅲ储层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边缘砂和席状砂4类;建立了扇三角洲三维空间相模式,对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沉积相对储层物性及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为储层的综合评价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
渤南洼陷沙四段下亚段沉积相识别
张志全
2003, 17(04): 22-25+6.
摘要(65) PDF(169)
摘要:
利用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的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识别出了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湖泊相和盐湖相等5种相类型,其中研究区南部以扇三角洲相为特征,北部边缘发育近岸水下扇相,东部和西部均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中部发育湖泊相和盐湖相沉积,为该亚段油藏开发地质论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复杂断块油藏二氧化碳吞吐研究与应用
尹志青, 田仲强, 单俊杰, 王庆, 高进锋, 杨峰
2003, 17(04): 26-28+7.
摘要(90) PDF(350)
摘要:
通过对胜利油田东辛原油与二氧化碳的最小混相压力的预测及适应性研究,结合初期的矿场试验制定东辛油区选井条件。同时,依据室内实验和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注入量,优化施工参数,并对工艺效果进行经济评价。目前施工16口18井次,措施成功率82.8%,累增油20 972t,投入产出比1:6.01,该工艺对提高封闭小断块油藏采收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河南油田中4探井见良好油气显示
姚志云, 严永新
2003, 17(04): 28-28.
摘要(63) PDF(19)
摘要:
<正> 中4井是河南油田进入塔里木盆地勘探后精心部署的第二口重点探井,该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卡塔克4区块卡4潜山构造带,属于断背斜构造,圈闭资源量为6058万吨。该井于2002年12月16日开钻,设计井深6600m,2003年3月1日钻至3608m见一层2m厚气测异常,气测放空管线点火可燃,蓝色火焰高6cm。5月27日,该井钻进过程中又见良
深部调驱技术在歧五断块的应用
刘扬, 张奎祥, 庞玉山, 杜树勋, 吴长胤, 陈子香
2003, 17(04): 29-31+7.
摘要(49) PDF(107)
摘要:
针对大港王徐庆油田歧五断块水驱效果变差,油井含水上升,递减加快的问题,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和井间化学示踪剂监测工作,在搞清剩余油分布和水道变化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了大剂量深部调驱方案,在4口注水井实施了6井次深部调驱,平均单井次注入调驱剂量3 954m~3,对应8口油井先后见效,累计增油6 900t,应用效果良好。
双河油田高温油藏调剖剂研究及应用
马艳, 吕晓华, 皇海权, 胡鹏, 彭冠宇, 胡斌
2003, 17(04): 32-34+7.
摘要(75) PDF(129)
摘要:
介绍了PAB-2型调剖剂的室内研究与现场应用。PAB-2型调剖剂是由聚合物、交联剂和增强剂等组成,借助聚驱设备注入调剖井内,在油藏温度条件下可反应生成高强度的凝胶,粘度可达10~5mPa·s,成胶时间根据需要在1~20 d可调,90℃下老化一年不破胶,岩心试验堵水率99.8%,双河油田实施调剖作业13口注入井,调剖半径最大达36 m,吸水剖面改善程度平均53.7%,效果明显。
水力压裂产能预测三维三相三重介质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姜春堂, 杨兆中
2003, 17(04): 35-37+7.
摘要(82) PDF(305)
摘要:
借鉴油藏数模在模型和解法上的成功经验,结合采油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区块整体改造的角度出发,考虑基岩、天然裂缝、人工压裂裂缝三重介质,提出了一个新型的较完善的油气水三维三相三重介质压裂产能动态预测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数模软件包,可进行井组,区块数模计算,也可对双重介质、均质作三维三相、三维二相对比计算。
小井距开发现河油田低渗油藏可行性研究
李雪梅, 颜素娟, 王延霞, 陈兆芳, 张英利, 高海凤
2003, 17(04): 38-39+7.
摘要(83) PDF(203)
摘要:
认为注采井网井距大,水驱控制程度差,采收率偏低是影响胜利油田现河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关键,通过井间密度与水驱控制程度和采收率的关系等分析,提出了现河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合理的井网密度。
边水淹稠油储量蒸汽吞吐技术对策
李国太, 王晗, 杜学军, 韩怀, 关群丽, 钱玉宝
2003, 17(04): 40-41+44-8.
摘要(93) PDF(117)
摘要:
针对油层温度条件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 000mPa.s的稠油油藏,在注蒸汽吞吐长期降压开采过程中,油藏压力下降导致边水推进,水淹井区采油井含水急剧上升,生产效果变差,资源浪费严重。对井楼油田一区楼1254、2107两口井的边水油层蒸汽吞吐试验结果表明,厚度不小于8 m的特稠油边水淹油层,通过优化射孔和优化注采参数,实施短周期注汽、短周期生产的开采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吞吐效果和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已成为河南稠油油田进一步提高边水淹油层储量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措施之一。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地应力的测定与研究
赵文杰, 刘登明, 郑求根
2003, 17(04): 42-44+8.
摘要(55) PDF(107)
摘要:
运用声发射凯塞尔效应法,对宝中、宝北三口井4组岩样的地应力进行了测试,并对宝浪油田地应力大小以及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根据破裂理论和大量岩石力学实验以及实测对比结果表明,钻孔崩落的方向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的趋势是:宝中区块为NE60±5度左右,宝北区块为NE50±10度左右。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陈玉同, 胡金鹏, 赵善波, 肖俊峰
2003, 17(04): 45-47+8.
摘要(54) PDF(92)
摘要:
针对宝浪油田宝北区块的地层、岩性特征及水平井对钻井液的特殊要求,结合国内外钻水平井使用的泥浆体系和宝北区块已钻直井、斜井的经验,设计了用聚磺正电胶混油泥浆作为水平井的钻井液。经现场施工实践证明,该泥浆体系能有效抑制地层膨胀缩径和钻屑分散造浆,防塌效果好,悬浮携带能力强,润滑防卡性能好,配合屏蔽暂堵技术可有效保护油层。
利用配套工艺技术挖掘停产井潜力
赵明宸, 覃忠校, 彭绪勇, 孔金, 刘世恩
2003, 17(04): 48-49+8.
摘要(55) PDF(41)
摘要:
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至1998年底共有停产井769口,通过对停产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了防砂、电加热、水力喷射泵、斜井防偏磨等工艺技术,挖掘停产井潜力,使开井数增加,开发效果得到改善。1999-2001年共实施工艺扶停产井297口,累产油31.3×10~4t,扶停效果明显。
螺杆式矩形槽螺旋密封的封液能力及参数优化
吴修德, 汪建华, 易发全, 李诗珍
2003, 17(04): 50-51+53.
摘要(53) PDF(129)
摘要:
近年来油田用泵较为广泛地应用螺旋密封,因此以螺杆式矩形槽螺旋密封为研究对象,对其封波能力进行了理论探讨,推导出了层流状态下螺旋密封封液能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优化确定了螺旋密封的最佳几何参数。
全位调偏盘根盒的研制与应用
蔡俊杰, 龚家勇, 秦世群, 谭洪来, 马建英, 张炳灿
2003, 17(04): 52-53.
摘要(52) PDF(65)
摘要:
通过对国内各油田盘根盒现场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常用盘根盒结构存在缺陷,密封性能差,为此进行了全位调偏盘根盒的研制。应用表明,该调偏盘根盒具有结构简单、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油气储层敏感性伤害机理识别方法及应用实例
王勇毅, 石磊
2003, 17(04): 54-56+8.
摘要(44) PDF(428)
摘要:
从油气储层岩石学分析入手,阐述了砂岩储层4类敏感性发生的原因及作用机理,结合几个实例,论述了油气开发实践中,必须针对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对症下药,在充分掌握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研制保护与改造油气层的措施,才能取得实效。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为陆相复式油气区同类砂岩储集层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糠醛精制装置废液回收系统的改造
常伟先
2003, 17(04): 57-58.
摘要(43) PDF(67)
摘要:
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针对糠醛精制装置废液回收系统存在操作不稳定,溶剂蒸出率低等问题,采取了降低关键换热器管路压降等技术改造措施。技术改造后,三效的溶剂蒸出率得到了提高,废油含醛量得到降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重油裂解制乙烯(HCC)工艺硫分布研究
崔中强, 王明党
2003, 17(04): 59-60+65.
摘要(60) PDF(123)
摘要:
HCC技术在工艺上有别于蒸汽裂解和FCC,为了有效防止设备腐蚀,对HCC硫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HCC工艺中60%以上原料硫转移到气体中,而气体中的硫95%以上是硫化氢,气体防腐以防硫化氢腐蚀为主;液体产品中的硫占原料总硫的(11~28)%,其中98%以上的硫是噻吩类硫,(1~2)%硫的非噻吩类硫,低于同种原油焦化和催化裂化柴油的非噻吩类硫含量,其硫腐蚀性较低。
提高催化裂化装置(FCCU)柴汽比措施
王占根, 张会扑
2003, 17(04): 61-62+65-8.
摘要(42) PDF(61)
摘要: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炼油厂根据FCCU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柴汽比的措施,包括:调节反应系统和分馏的操作条件及采用MGD技术,以提高柴油产率。实施后,FCCU的柴汽比从0.5提高到0.9,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胜利原油酸分布规律初探
张昀, 秦如意, 张晓静, 王少锋
2003, 17(04): 63-65.
摘要(51) PDF(82)
摘要:
对原油中石油酸、环烷酸和脂肪酸在胜利原油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胜利原油小于640℃馏分油的酸值随实沸点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大于640℃渣油的酸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00~500℃温度范围内,环烷酸含量随沸点温度升高而增加,脂肪酸随沸点温度升高的变化较小。
石油产业的性质和技术经济特点
杨嵘
2003, 17(04): 66-67+69.
摘要(60) PDF(371)
摘要:
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它既不是纯粹的自然垄断性产业,也不是纯粹的竞争性产业。论述了石油产业的定义、性质及其技术经济特点,认为:石油产业属于竞争性产业,但从石油产业的具体业务环节来看,一部分业务又具有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分析了石油产业的资源约束性、风险性、国际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及战略性的特点。
国际石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许忠亮, 曹邦卿
2003, 17(04): 68-69.
摘要(45) PDF(78)
摘要:
作者针对自己曾在新加坡参与过多项大型石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实际,对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石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法有较多了解,文章介绍了国际石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工地安全施工的要求。
论企业文化建设与“双科”活动——以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为例
李科
2003, 17(04): 70-71+74.
摘要(44) PDF(14)
摘要:
根据企业文化的个性要求,“双科”活动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技术进步进行了有机结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是企业发展与生存的有效支持方式。以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为例,全面阐述了企业文化与“双科”活动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而论述了“双科”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及其“结合点”。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低成本竞争优势面临挑战——以南阳石油机械厂为例
宁旭平, 宁磊, 苏杏霞
2003, 17(04): 72-74.
摘要(54) PDF(82)
摘要:
以南阳石油机械厂为例,通过分析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变动成本(直接材料耗费及人工成本)、固定成本在新的经营环璄中的发展变化趋势,论证了石油机械制造业低成本竞争优势正面临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