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郇金来, 杨丽, 代百祥, 甘永年, 王玉2020:
乌石凹陷X油田流沙港组三段储层敏感性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49-53.
|
[2] |
王雪冰, 顾岱鸿, 周晓峰, 吴洁璞, 张稷瑜, 罗超2017:
不同黏土矿物胶结的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对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样品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97-100+104+133-134.
|
[3] |
焦红岩, 王延章, 全宏, 赵海燕2015: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沙四段新生古储垂向充注成藏定量描述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9-21+146.
|
[4] |
弭连山, 王风华2015:
胜坨油田坨71地区沉积特征及储层展布规律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56-58+63+147.
|
[5] |
肖学, 王振奇, 于群达, 范凤英, 程兰嘉2015:
南阳凹陷魏岗油田北部地区滑塌浊积岩发育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32-34+38+146-147.
|
[6] |
Wang Guoqing2014: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超压成因及增压模式,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16-19+153-154.
|
[7] |
贺萍, 王青春, 危宇宁, 刘汝敏2014:
冀中饶阳凹陷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24-26+30+146.
|
[8] |
王伟2012:
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28-31+137.
|
[9] |
詹书超2011:
下二门油田沉积物源方向探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23-25+6.
|
[10] |
郑德顺, 李明龙, 蔡进功, 闫建平, 孙斌2011:
东营凹陷深层膏盐岩分布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1-3+5.
|
[11] |
孔庆莹, 程日辉2010: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莫合尔山组风暴沉积类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23-26+6.
|
[12] |
薛云韬, 罗顺社, 雷传玲2010:
冀北坳陷雾迷山组闪坡岭亚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1-3+5.
|
[13] |
焦婷婷2010:
东营凹陷泥岩裂缝的特征成因与油气富集,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22-25+140.
|
[14] |
孙连环, 鲍洪志, 杨红歧, 张华卫2009:
准噶尔盆地地层岩石可钻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86-88+8.
|
[15] |
宋慧波, 胡斌, 王德有, 刘顺喜, 高勇, 钟明洋2008:
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高沟组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1-3+6+9.
|
[16] |
高祥成, 钟建华, 雷敏, 孙钰2008: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以丰深1地区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5-8+13.
|
[17] |
贾容2007: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18-20+24+14.
|
[18] |
孙晓明2007: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近岸湖底扇油气富集条件研究—以兴北地区热河台油层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20-22+26+12.
|
[19] |
宋子齐, 赵宏宇, 唐长久, 潘艇, 陈鲲鹏2006:
利用测井资料研究特低渗储层的沉积相带,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18-21+25+5-6.
|
[20] |
Xie Shilian, Wang Min1998:
东营凹陷古水文地质期的划分,
石油地质与工程, 12, 7-1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