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HEN Jianwen, ZHANG Xiaobo, HAN Zhan, ZENG Fenghuang, WANG Yue, ZHU Yushuang2020: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2_3沉积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61-65.
|
[2] |
梁卫卫, 崔鹏兴, 孙景丽, 丁磊, 龚娟, 杜林徽2017:
鄂尔多斯盆地水磨沟区块长8油层组沉积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12-14+19+125.
|
[3] |
黄东安, 白晓路, 杨琦, 贾昱昕, 董李红, 彭丽娜2017: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Z区低阻油水层识别方法,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98-100+133-134.
|
[4] |
李继宏, 时孜伟, 赵超, 徐智, 刘广林2017: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长9储层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30-33+132.
|
[5] |
刘威, 张春生, 方金, 马雪娟2016:
鄂尔多斯盆地绥靖地区长7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37-40+147.
|
[6] |
Wang Ruogu201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石千峰组千5段沉积相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1-4+126.
|
[7] |
张占杨, 王东辉, 曹桐生2015:
东胜气田盒2段沉积相研究及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46-48+147.
|
[8] |
Zang Suhua2014: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沉积相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22-24+143.
|
[9] |
Song Kai2013: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探区成藏条件分析与区带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10-13+17+145-146.
|
[10] |
马轮, 王海军, 程鑫, 刁宗宝, 梁利平, 吴汉宁2012:
鄂尔多斯盆地LF地区长6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6-10+136.
|
[11] |
范萌萌, 卜军, 曾家明, 郭绍忠, 李文厚201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9-14+5.
|
[12] |
沈渭滨, 张林2010:
川口油田川46井区延长组油层沉积相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33-36+6.
|
[13] |
张参, 刘池洋, 王建强, 宋立军2010:
中侏罗世延安期汝箕沟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关系探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13-16+20+5.
|
[14] |
罗芳, 牟中海, 罗晓兰, 赵振伟2009: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构造油砂山组混积沉积相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5-8+11+134.
|
[15] |
陈凤喜, 卢涛, 达世攀, 徐小蓉, 唐乐平2008:
苏里格气田辫状河沉积相研究及其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21-24+10.
|
[16] |
安志渊, 邢凤存, 李群星, 王昌勇2007:
成像测井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21-24+14.
|
[17] |
邓明亮, 孟军田200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数值模拟,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3-6+5.
|
[18] |
符勇, 姜振泉, 马丽, 郭阳, 刘丽娜2005:
油气运聚水动力作用中的耗散结构,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17-19+6.
|
[19] |
唐民安, 李江涛, 孙宝玲200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宜君地区中生界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石油地质与工程, 15, 4-6+59.
|
[20] |
Tang Anmin, Sun Baoling2000:
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中生界油气富集受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石油地质与工程, 14, 4-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