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HEN Yanfang, DU Xiaofeng, WANG Qingbin, WANG Gaiwei2020:
渤海黄河口东洼古地貌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20-23.
|
[2] |
DU Zongfei, GAO Hongcan, ZHENG Rongcai2019:
渝南关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33, 1-4.
|
[3] |
Gao Qingsong2018:
大牛地气田石炭系太原组沉积相类型再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1-5+11+116.
|
[4] |
张占杨, 王东辉, 曹桐生2015:
东胜气田盒2段沉积相研究及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46-48+147.
|
[5] |
孟祥振, 刘绍光, 何文忠2014:
延长油田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物性及下限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44-46+155-156.
|
[6] |
李世临, 冯青平, 张文济, 廖军, 蔡家兰, 陆秀林2013:
川东地区长兴组台地内生物礁沉积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35-39+146-147.
|
[7] |
罗旋, 杨申谷, 张亮, 王辉, 吴一凡2012:
江陵凹陷白垩系红花套组沙漠沉积相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7-9+5.
|
[8] |
范萌萌, 卜军, 曾家明, 郭绍忠, 李文厚201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9-14+5.
|
[9] |
向娟, 胡明毅, 胡忠贵, 孟令俊, 吴联钱2011: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相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14-19+141-142.
|
[10] |
戴跃进, 钟建华, 陈红2010:
肇州油田北部扶杨油层沉积体系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9-12+139.
|
[11] |
刘凤, 王振宇, 杨晓东, 顾圣云2010:
中古3井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8-11+5.
|
[12] |
柴方园, 丁晓琪, 乐锦波, 冯一波2010:
麻黄山西区块延安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29-33+140.
|
[13] |
陈占坤, 张忠民, 冯兴强2009:
塔河油田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学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1-4+134.
|
[14] |
罗芳, 牟中海, 罗晓兰, 赵振伟2009: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构造油砂山组混积沉积相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5-8+11+134.
|
[15] |
王丽云, 罗顺社, 张敏, 门福信2009:
河北宽城北杖子地区下马岭组沉积相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30-32+35+6.
|
[16] |
宋慧波, 胡斌, 王德有, 刘顺喜, 高勇, 钟明洋2008:
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高沟组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1-3+6+9.
|
[17] |
汤军, 宋树华, 胡正舟, 魏波2007:
应用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细分沉积相,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15-17+14.
|
[18] |
安志渊, 邢凤存, 李群星, 王昌勇2007:
成像测井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21-24+14.
|
[19] |
王军, 郑浚茂, 张俊峰, 曹学良2006:
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10-12+9.
|
[20] |
郭耀华2004:
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沉积有机相分析及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18, 8-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