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乐立, 周成刚, 徐博, 张泉, 罗欣, 王青2015:
塔中16井区志留系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42-44+66.
|
[2] |
马中远, 杨红彩, 张黎, 夏永涛, 黄苇, 张海燕2015:
塔中地区顺托果勒低隆起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致密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59-63.
|
[3] |
王熊飞, 何晓松, 王祖君, 吕东, 吕海青, 王田野2015:
塔中地区奥陶系礁滩型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61-63+147.
|
[4] |
郭彦丽, 曲天红, 顾玉君, 栾庆芝, 李磊, 智刚2014:
南阳凹陷白秋地区储层“四性”关系及低阻成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47-49+53+146-147.
|
[5] |
龚伟, 任丽丹, 杨春琴, 王鹏, 刘军2013:
塔中顺西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47-50.
|
[6] |
赵建, 马海陇2013: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研究——以顺9井区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23-26+31.
|
[7] |
刘少治, 孙国忠, 熊冉2013: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4-8+137.
|
[8] |
牛会玲, 谢润成, 赵安坤, 金文辉2011:
麻江志留系古油藏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32-35+6.
|
[9] |
张淑娟, 班彦红, 熊东方, 罗永胜2010:
储层随机模拟过程中水道微相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以二连盆地XX断块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70-72.
|
[10] |
刘凤, 王振宇, 杨晓东, 顾圣云2010:
中古3井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8-11+5.
|
[11] |
曲剑, 安靖, 乔荣娜, 周传迅, 赵秀清2010:
河南油田基岩储层试井分析方法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94-96+9.
|
[12] |
孟宪富, 陈堂锁, 洛跃雄, 张金, 张遂, 付玉丽2009:
鄂尔多斯盆地杏河地区长6油组不同微相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20-22+133.
|
[13] |
陈占坤, 张忠民, 冯兴强2009:
塔河油田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学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1-4+134.
|
[14] |
蒋解梅, 王新征, 李继山, 王冠民2007:
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微相划分与砂体横向预测——以王家岗油田王73井区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12-15+9.
|
[15] |
刘军锋, 郭海敏, 戴家才2006:
水平井油水两相产液剖面解释方法探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43-45+11.
|
[16] |
汪绍卫, 彭超, 汪成芳2005:
江汉盆地盐间非砂岩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31-34+114-115.
|
[17] |
加东辉, 吴小红, 赵利昌, 周士科2005:
浅水三角洲相沉积构成特征——以渤中25—1南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4-7+5.
|
[18] |
胡受权, 陈萍, 闫福旺, 季玉瑶2001:
泌阳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规律探讨,
石油地质与工程, 15, 7-10+60.
|
[19] |
欧朝阳, 张高久, 张建田, 钟祖兰, 张宇晓, 王观惠1998:
双河油田井间储层非均质渗透率预测,
石油地质与工程, 12, 12-14+57.
|
[20] |
秦秉操, 薛玉伟, 王正文1997:
多物源薄砂体研究方法与效果,
石油地质与工程, 11, 17-2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