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3-8217 CN 41-1388/TE
主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贺旗-环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钟鸣 田景春 雷启宏 王峰 林小兵

钟鸣, 田景春, 雷启宏, 王峰, 林小兵. 2014: 鄂尔多斯盆地贺旗-环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02): 27-30+146-147.
引用本文: 钟鸣, 田景春, 雷启宏, 王峰, 林小兵. 2014: 鄂尔多斯盆地贺旗-环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02): 27-30+146-147.
Zhong Ming, . 2014: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hang-8 member in Yanchang formation of Heqi-huanbei area in Ordos basin.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28(02): 27-30+146-147.
Citation: Zhong Ming, . 2014: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hang-8 member in Yanchang formation of Heqi-huanbei area in Ordos basin.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28(02): 27-30+146-147.

鄂尔多斯盆地贺旗-环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7-004-01)资助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hang-8 member in Yanchang formation of Heqi-huanbei area in Ordos basin

  • 摘要: 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贺旗-环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的长8段储集层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细砂岩、中砂岩和粉砂岩与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的互层,部分内含少量薄层凝灰岩和碳质泥岩,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岩石学特点。储层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孔隙少见,为典型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包括岩性因素、沉积相因素、成岩因素,其中岩性是基础,沉积是条件,成岩是关键。
  • [1]杨金龙.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
    [2]莫建武.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0.
    [3]吴朝东,刘建民,王军,等.河流沉积单元分析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J].地质科学,2003,38(1):60-73.
    [4]张一果,孙卫,任大忠,等.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3,25(3):72-76.
    [5]孙卫,杨希濮,高辉,等.溶孔-粒间孔组合对超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以西峰油田庆阳区长8油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3):507-509.
    [6]万旸璐,段福海,杨哲.等.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6、长8储层物性对比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2):14-15.
    [7]刘春雷,李文厚,袁珍.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长8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地质通报,2013,32(5):807-814.
    [8]邢长林,英亚歌.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储层特征与储层四性关系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4):42-46.
    [9]李功强,赵永刚,温伟.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长8段储层的判别标准[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5):10-13.
    [10]罗静兰,张晓莉,S.Morad,等.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成岩作用的重建及其对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侏罗系-上三叠统砂岩为例[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31(12):1006-1016.
    [11]于波,崔智林,刘学刚,等.西峰油田长8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对孔隙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3):405-416.
    [12]田向阳.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延长组油藏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4):38-41.
    [13]史建南,郑荣才,韩永林,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3):129-133.
    [14]王新民,郭彦如,付金华,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相对高孔渗砂岩储集层的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2):35-38.
    [15]邹才能,陶士振,周慧,等.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5):526-540.
  • [1] WANG Lijuan, CHEN Xiaoping2020:  高阳地区沙一下亚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24-29.
    [2] OUYANG Siqi, MENG Ziyuan2019:  特低-超低渗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储层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3, 62-67.
    [3] JING Xiaobo2019:  溱潼西斜坡阜三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3, 6-9.
    [4] 薛辉, 肖博雅, 雍杰, 焦素丽, 徐乐, 窦连彬2018:  廊固凹陷WX0井区沙四段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54-58+124.
    [5] 刘柏, 辛荣跃, 樊仕海, 杨华, 李洪林2018:  四川盆地西部侏罗系储层控制因素差异性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18-22+122.
    [6] 孟子圆, 孙卫, 任大忠, 刘登科, 李冠男2017:  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长6段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26-30+126.
    [7] 杨传奇, 陈世海, 王晓辉, 吴江平, 刘佳庆2017:  鄂尔多斯盆地王洼子地区长4+5、长6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4-7+121.
    [8] 张栋梁, 梁晓伟, 刘森, 赵永刚, 牛小兵, 王成玉2016:  正宁-宜君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48-51+148.
    [9] 尚婷, 韩小琴, 乔向阳, 曹红霞, 侯雪英, 吴海燕2015: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盒8段储层敏感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01-103+142+149.
    [10] 吴凤, 田飞, 段昕婷, 邓南涛, 李广涛201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探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50-53+146.
    [11] 张驰, 王峰, 田景春, 张浩2015: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45-48+147.
    [12] 梁卫卫, 党海龙, 杜林徽, 王莉2015: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57-59+142.
    [13] 陶红胜, 侯云东, 高胜利, 魏新善201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井产能控制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68-70+148.
    [14] 刘高红, 师清高, 龚建涛, 秦志成, 苏占德2014: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40-43+155.
    [15] 赵继龙, 熊冉, 刘玲利, 曾庆鲁, 王俊鹏2014:  却勒地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31-34+38+147.
    [16] 邢长林, 英亚歌2012: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储层特征与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42-46+6.
    [17] 杨超, 任来义, 贺永红, 刘二虎, 金芳, 史鹏201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山西组山1段储层地质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27-29+33+6.
    [18] 昌俊杰, 罗顺社, 王正允, 魏新善, 门福信2008:  靖边潜台南部奥陶系马五_1亚段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41-43+10.
    [19] 姚惠琴, 梁月华, 董延宁, 姚银良, 杜旭浩, 林宏伟2006:  环池油田侏罗系延8油层组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10-12+9.
    [20] 余成林, 李相明, 彭寿昌, 王昌勇, 王潜忠, 余忠祥2005:  安塞油田南部侏罗系延8~延9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1-3+9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4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10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