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HUANG Shuaibo2020:
焉耆盆地四十里城地区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28-32+38.
|
[2] |
薛辉, 肖博雅, 雍杰, 焦素丽, 徐乐, 窦连彬2018:
廊固凹陷WX0井区沙四段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54-58+124.
|
[3] |
吴育平, 孙卫, 吴均平, 雒斌2017:
鄂尔多斯盆地板桥–合水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14-17+21+131.
|
[4] |
侯娟, 李秋博, 邓晓梅, 常大宇, 张茹2017: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41-44+49+127.
|
[5] |
LIN Xin2017:
玉北地区鹰山组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12-16+131.
|
[6] |
Yang Yi2016:
旬邑-宜君区块长3段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75-79+147-148.
|
[7] |
吴凤, 田飞, 段昕婷, 邓南涛, 李广涛201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探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50-53+146.
|
[8] |
甘俊奇, 王俊文, 吴忠宝, 陈建阳2014:
海拉尔油田砂砾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95-97+102+157.
|
[9] |
代金友, 李建霆, 赵晨晖, 杨大有2014:
长岭气田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29-32+143.
|
[10] |
董新秀, 邵先杰, 武泽, 李士才, 于向东, 王海洋2014: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碳酸盐岩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90-94+157.
|
[11] |
魏虎, 任大忠, 高飞, 辛翠平, 王念喜2013: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物性影响——以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长2油藏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26-29+138.
|
[12] |
陈冲, 朱悦, 巩彬鹏, 袁鹏2012:
华庆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49-51+146.
|
[13] |
代金友, 张博, 王宝刚2012:
靖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29-31+158.
|
[14] |
杨超, 任来义, 贺永红, 刘二虎, 金芳, 史鹏201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山西组山1段储层地质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27-29+33+6.
|
[15] |
王威, 盘昌林, 岳全玲2011:
川东北元坝地区自流井组珍珠冲段致密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10-12+5+4.
|
[16] |
熊歆睿, 王洪辉, 周波, 宋俊玲, 张兴2011:
古城油田B区核三段主力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9-11+5.
|
[17] |
郑杰, 孙卫, 魏虎2010: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40-43+6-7.
|
[18] |
文慧俭, 马世忠, 刘忠宝, 刘广林2008:
吉林红岗北地区泉头组岩性油藏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14-17+9-10.
|
[19] |
郭双亭, 何明喜, 周建文, 杜建波, 曹建康, 谢其锋2008:
安徽望江—潜山盆地碎屑岩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23-26+9-10.
|
[20] |
程四洪, 余成林, 旷红伟, 李志鹏200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9井区主要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19-22+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