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SANG Shizhe, DENG Baokang, MA Zhenyu, GUO Keyong, LIU Lang, LIU Yuanliang2020: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6_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86-89+93.
|
[2] |
王妍芝, 许永勃, 袁海莉, 毛建英2017:
冷湖地区新生界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88-91+133.
|
[3] |
李继宏, 时孜伟, 赵超, 徐智, 刘广林2017: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长9储层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30-33+132.
|
[4] |
王雪冰, 顾岱鸿, 周晓峰, 吴洁璞, 张稷瑜, 罗超2017:
不同黏土矿物胶结的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对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样品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97-100+104+133-134.
|
[5] |
代婷婷, 何文祥, 车桥, 毛俊, 吴晓明2017:
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69-73+128.
|
[6] |
刘享, 伊向艺, 李丹, 王彦龙, 问晓勇2017:
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94-97+133.
|
[7] |
Li Jinfeng2016:
下寺湾油田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条件及有利发育区预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9-11+16+147.
|
[8] |
邓杰, 刘璐2015: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低渗透储层成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53-55+147.
|
[9] |
邓南涛, 段昕婷, 杨超, 张庆, 陈义国201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71-74+147.
|
[10] |
尚婷, 韩小琴, 乔向阳, 曹红霞, 侯雪英, 吴海燕2015: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盒8段储层敏感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01-103+142+149.
|
[11] |
刘高红, 师清高, 龚建涛, 秦志成, 苏占德2014: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40-43+155.
|
[12] |
魏虎, 任大忠, 高飞, 辛翠平, 王念喜2013: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物性影响——以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长2油藏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26-29+138.
|
[13] |
邢长林, 英亚歌2012: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储层特征与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42-46+6.
|
[14] |
杨超, 任来义, 贺永红, 刘二虎, 金芳, 史鹏201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山西组山1段储层地质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27-29+33+6.
|
[15] |
郭庆, 申峰, 乔红军, 张军涛, 施里宇201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气储层改造技术探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96-98+9.
|
[16] |
韩兵2011:
序贯高斯模拟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储层预测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45-47+51+6.
|
[17] |
邓杰, 李彦婧, 梁立平, 查理2011: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张韩地区长2储层敏感性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64-66+136.
|
[18] |
杨东兴, 尹太举, 戴胜群, 易小会2009:
下寺湾油田长2油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25-27+31+2.
|
[19] |
郭艳东, 赵英杰, 李治平2008:
大庆油田萨零组粉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58-60+16.
|
[20] |
马光阳, 赵林, 马超2006:
马王庙油田储层伤害机理及解堵技术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75-7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