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3-8217 CN 41-1388/TE
主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低饱和度油气藏成因机理研究

刘俊田 陈旋 季卫华 吴永富 王兴刚 纪艳红

刘俊田, 陈旋, 季卫华, 吴永富, 王兴刚, 纪艳红. 2017: 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低饱和度油气藏成因机理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04): 17-21+122.
引用本文: 刘俊田, 陈旋, 季卫华, 吴永富, 王兴刚, 纪艳红. 2017: 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低饱和度油气藏成因机理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04): 17-21+122.
LIU Juntian, . 2017: Genetic mechanism of low saturated reservoirs in Xishanyao formation of Hongtai area.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31(04): 17-21+122.
Citation: LIU Juntian, . 2017: Genetic mechanism of low saturated reservoirs in Xishanyao formation of Hongtai area.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31(04): 17-21+122.

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低饱和度油气藏成因机理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圈闭有效性评价预测技术”(2016ZX05001003–006)

Genetic mechanism of low saturated reservoirs in Xishanyao formation of Hongtai area

  • 摘要: 红台地区低饱和度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侏罗系西山窑组,储集层物性差,地层水矿化度偏高,水型变化大,油气水关系复杂,束缚水含量高,测井识别比较困难。综合运用钻测井、试油和测试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沉积环境、构造特征、成岩作用等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红台2、3号构造西山窑组低饱和度油气藏的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水动力条件和油气的成藏期对该区油气藏饱和度高低具有控制作用;低饱和度油气藏的微观机理与常规油气藏也存在差异性,储集层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微细孔喉发育,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含量偏高及纵向上具有非均质夹层间互的特点,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红台地区西山窑组油气藏饱和度偏低而束缚水饱和度偏高。
  • [1]刘俊田,王劲松,任忠跃,等.小草湖洼陷西山窑组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特种油气藏,2014,21(6):10-14.
    [2]刘俊田,靳振家,李在光,等.小草湖地区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分析及油气勘探方向[J].岩性油气藏,2007,19(3):44-47.
    [3]柳少波,顾家裕.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与问题讨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18(4):326-342.
    [4]李景坤,王庆考,邹育良,等.应用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压力恢复盆地热史[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34(2):13-18.
    [5]姜振学,庞雄奇,黄志龙.吐哈盆地鄯善油田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过程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4):104-107.
    [6]汤倩.矿物中的包裹体及其研究意义[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5,26(3):75-84.
    [7]郭泽清,李本亮,张林,等.低幅度构造天然气成藏的闭合度下限探讨: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为例[J].地质科学,2008,43(1):34-49.
    [8]李雄炎,李洪奇,阴平,等.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低饱和度气层的成因机理[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6):1 241-1 247.
    [9]刘媛萍,徐星安,尹诗琪,等.马朗凹陷卡拉岗组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J].新疆石油天气,2013,9(2):1-6.
    [10]徐振平,梅廉夫.川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带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的关系[J].海相油气地质,2006,11(4):29-33.
    [11]秦成明,应丹琳.四川盆地二叠系、上三叠统水文地质垂直分带及预测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1):30-33.
    [12]李海燕,徐樟有.新立油田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1):17-21.
    [13]周康,刘佳庆,段国英,等.吴起地区长61油层黏土矿物对油层低电阻率化的影响[J].岩性油气藏,2012,24(2):26-30.
  • [1] 杨柳, 臧殿光, 徐宝亮, 邓绍强, 周跃宗, 郭鸿喜2020:  川西南地区茅口组柱状凹陷异常体分布特征及成因,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19-24.
    [2] 程超, 蔡华, 廖恒杰, 秦德文, 陈波, 黄鑫2016:  海上油气田J函数约束饱和度地质建模方法,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103-105.
    [3] 朱文娟, 鹿克峰, 程超, 时琼, 宋刚祥2016:  西湖凹陷低渗砂岩气藏可动水饱和度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67-70+140-141.
    [4] 曹雷, 孙卫, 盛军, 沈孝秀, 霍磊2016: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微观孔隙结构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106-109+149.
    [5] 任颖惠, 杨友运, 何康宁, 吴正义2015:  华庆地区长6_3储层物性与微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关系,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01-104.
    [6] 刘海青, 李艳梅, 吴琳娜, 张红臣, 任苗颂, 付江2015: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东营组沉积体系及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3+145.
    [7] 修金磊, 王晓, 刘胜涛, 缪颢, 丁洁荧2015: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西山窑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28-30+145-146.
    [8] 陈容涛, 牛成民, 张新涛, 陈磊, 吴俊刚2014:  黄河口凹陷南部斜坡带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36-38+43+143-144.
    [9] 宋璠, 姚瑞香, 褚淑敏, 安振月, 张绍岭2013:  板桥地区凝析油气藏气液两相渗流机理及水驱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80-82+148-149.
    [10] 李世临, 冯青平, 张文济, 廖军, 蔡家兰, 陆秀林2013:  川东地区长兴组台地内生物礁沉积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35-39+146-147.
    [11] 郑杰, 孙卫, 魏虎2010: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40-43+6-7.
    [12] 夏丹, 汪凯明, 罗顺社, 王丽云, 刘妮琴, 余凤波2009:  燕山地区高于庄组张家峪亚组瘤状灰岩成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4-7.
    [13] 文慧俭, 马世忠, 刘忠宝, 刘广林2008:  吉林红岗北地区泉头组岩性油藏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14-17+9-10.
    [14] 龙礼文, 张春生, 唐永2008:  宁夏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26-28+32.
    [15] 张卫刚, 刘朝东, 王秋霞, 高怀琳, 韩天佑2005:  低阻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及研究意义,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31-32+38-7.
    [16] 李森明, 梁浩, 蒋新义200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勒地区西山窑组物源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16-18.
    [17] 李琴, 章凤奇2004:  孤东油田馆陶组下段低阻油层类型及成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18, 11-13+5-6.
    [18] 王身建, 郑超, 雷卞军, 徐丹舟2004:  川东铁山地区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成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18, 13-14+66-81.
    [19] 李丽贤, 曲建山, 赵全民, 田宏岭2000:  舞阳凹陷压力特征与成因机理探讨, 石油地质与工程, 14, 6-8+59.
    [20] 1997:  渤海岐口油田低阻油气层饱和度解释模型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11, 57-5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8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7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