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柳, 臧殿光, 徐宝亮, 邓绍强, 周跃宗, 郭鸿喜2020:
川西南地区茅口组柱状凹陷异常体分布特征及成因,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19-24.
|
[2] |
程超, 蔡华, 廖恒杰, 秦德文, 陈波, 黄鑫2016:
海上油气田J函数约束饱和度地质建模方法,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103-105.
|
[3] |
朱文娟, 鹿克峰, 程超, 时琼, 宋刚祥2016:
西湖凹陷低渗砂岩气藏可动水饱和度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67-70+140-141.
|
[4] |
曹雷, 孙卫, 盛军, 沈孝秀, 霍磊2016: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微观孔隙结构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106-109+149.
|
[5] |
任颖惠, 杨友运, 何康宁, 吴正义2015:
华庆地区长6_3储层物性与微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关系,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01-104.
|
[6] |
刘海青, 李艳梅, 吴琳娜, 张红臣, 任苗颂, 付江2015: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东营组沉积体系及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3+145.
|
[7] |
修金磊, 王晓, 刘胜涛, 缪颢, 丁洁荧2015: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西山窑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28-30+145-146.
|
[8] |
陈容涛, 牛成民, 张新涛, 陈磊, 吴俊刚2014:
黄河口凹陷南部斜坡带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36-38+43+143-144.
|
[9] |
宋璠, 姚瑞香, 褚淑敏, 安振月, 张绍岭2013:
板桥地区凝析油气藏气液两相渗流机理及水驱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80-82+148-149.
|
[10] |
李世临, 冯青平, 张文济, 廖军, 蔡家兰, 陆秀林2013:
川东地区长兴组台地内生物礁沉积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35-39+146-147.
|
[11] |
郑杰, 孙卫, 魏虎2010: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40-43+6-7.
|
[12] |
夏丹, 汪凯明, 罗顺社, 王丽云, 刘妮琴, 余凤波2009:
燕山地区高于庄组张家峪亚组瘤状灰岩成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4-7.
|
[13] |
文慧俭, 马世忠, 刘忠宝, 刘广林2008:
吉林红岗北地区泉头组岩性油藏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14-17+9-10.
|
[14] |
龙礼文, 张春生, 唐永2008:
宁夏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26-28+32.
|
[15] |
张卫刚, 刘朝东, 王秋霞, 高怀琳, 韩天佑2005:
低阻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及研究意义,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31-32+38-7.
|
[16] |
李森明, 梁浩, 蒋新义200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勒地区西山窑组物源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16-18.
|
[17] |
李琴, 章凤奇2004:
孤东油田馆陶组下段低阻油层类型及成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18, 11-13+5-6.
|
[18] |
王身建, 郑超, 雷卞军, 徐丹舟2004:
川东铁山地区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成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18, 13-14+66-81.
|
[19] |
李丽贤, 曲建山, 赵全民, 田宏岭2000:
舞阳凹陷压力特征与成因机理探讨,
石油地质与工程, 14, 6-8+59.
|
[20] |
1997:
渤海岐口油田低阻油气层饱和度解释模型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11, 5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