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卫卫, 崔鹏兴, 孙景丽, 丁磊, 龚娟, 杜林徽2017:
鄂尔多斯盆地水磨沟区块长8油层组沉积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12-14+19+125.
|
[2] |
王雪冰, 顾岱鸿, 周晓峰, 吴洁璞, 张稷瑜, 罗超2017:
不同黏土矿物胶结的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对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样品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97-100+104+133-134.
|
[3] |
马艳丽, 李成, 淡卫东, 张三, 杨孝, 任瑞清2016: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32-37+146-147.
|
[4] |
钟张起, 焦涛, 李军建, 侯读杰, 高彦博2016: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28-31+146.
|
[5] |
刘威, 张春生, 方金, 马雪娟2016:
鄂尔多斯盆地绥靖地区长7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37-40+147.
|
[6] |
刘鑫, 田景春, 王峰2016: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储层敏感性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96-98.
|
[7] |
邓南涛, 段昕婷, 杨超, 张庆, 陈义国201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71-74+147.
|
[8] |
尚婷, 韩小琴, 乔向阳, 曹红霞, 侯雪英, 吴海燕2015: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盒8段储层敏感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01-103+142+149.
|
[9] |
刘高红, 师清高, 龚建涛, 秦志成, 苏占德2014: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40-43+155.
|
[10] |
刘瑞东, 王宝清, 王博, 狄翔, 郭斌, 刘伟2014: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恢复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9-11+15+153.
|
[11] |
陶红胜, 侯云东, 高胜利, 魏新善201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井产能控制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68-70+148.
|
[12] |
周妍, 孙卫, 白诗筠2013: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27-29+146.
|
[13] |
司玉梅, 刘洪涛, 张艳丽, 先花, 查旋, 文梦琼2013:
赵凹油田泌304井区浅层系储层敏感性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128-130+142.
|
[14] |
李晓琴2012:
下寺湾油田北沟北部长2储层敏感性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83-84+87+147-148.
|
[15] |
张参, 刘池洋, 王建强, 宋立军2010:
中侏罗世延安期汝箕沟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关系探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13-16+20+5.
|
[16] |
刘志武, 周立发2008: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地区石千峰组砂岩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12-15+1-2.
|
[17] |
施琰, 罗顺社, 韩永林, 王海红, 李进步, 罗进雄2007:
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11-14+9.
|
[18] |
李中锋, 何顺利, 门成全, 高旺来2005:
安塞油田王窑区储层压力敏感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41-43+8.
|
[19] |
王勇毅, 石磊2003:
油气储层敏感性伤害机理识别方法及应用实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17, 54-56+8.
|
[20] |
唐民安, 李江涛, 孙宝玲200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宜君地区中生界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石油地质与工程, 15, 4-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