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代金友, 谢建慧, 李子龙, 任茜莹, 张慧先2017:
苏里格气田东区储层分类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57-60+132.
|
[2] |
周钰桐, 杨昭, 李传琳2017:
马岭地区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孔喉微观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70-73+133.
|
[3] |
唐明远, 贾永禄, 李阳, 周家林, 张楚, 刘林松2017:
张韩地区长8_2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65-69+132-133.
|
[4] |
Hui Wei2015:
四川盆地致密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80-83+148.
|
[5] |
刘高红, 师清高, 龚建涛, 秦志成, 苏占德2014: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40-43+155.
|
[6] |
代金友, 李建霆, 赵晨晖, 杨大有2014:
长岭气田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29-32+143.
|
[7] |
甘俊奇, 王俊文, 吴忠宝, 陈建阳2014:
海拉尔油田砂砾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95-97+102+157.
|
[8] |
葛宏选, 郭粉转, 丁磊, 龚娟2013:
吴起油田吴仓堡西部长10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24-26+146.
|
[9] |
Zhang Qiushi2013:
流动单元划分在沾化凹陷灰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79-80+84+151.
|
[10] |
齐婷婷, 齐新陇, 陆艳萍2013:
苏77区块山2~3段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51-54+149-150.
|
[11] |
魏虎, 任大忠, 高飞, 辛翠平, 王念喜2013: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物性影响——以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长2油藏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26-29+138.
|
[12] |
何斌, 杜建波, 李群德, 李爱青, 张广宇2012:
伊川凹陷屯1井储层评价及压裂改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93-95+9.
|
[13] |
陈冲, 朱悦, 巩彬鹏, 袁鹏2012:
华庆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49-51+146.
|
[14] |
代金友, 张博, 王宝刚2012:
靖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29-31+158.
|
[15] |
张奉, 孙卫, 韩宗元2011:
沙埝油田沙7断块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19-22+133-134.
|
[16] |
王琳, 周文, 何胡军2011:
川北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28-31+142.
|
[17] |
杨磊, 张健飞, 江喻2010: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9-12+141.
|
[18] |
郑杰, 孙卫, 魏虎2010: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40-43+6-7.
|
[19] |
余光华2006:
微电极曲线负异常在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中的新认识,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25-26+108.
|
[20] |
柯小平, 龙玉梅, 付春华, 欧风平2006:
盐湖沉积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以马王庙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13-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