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LI Guoyan, CHEN Xiaodong, WANG Xiuchao, ZHANG Di, FANG Song, LI Yanan2019:
花土沟油田复合河道砂体构型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3, 47-51.
|
[2] |
ZHANG Wenweio2019:
细粒沉积岩储层微观特征研究方法及应用——以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地区S352井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3, 11-15.
|
[3] |
吴佳, 殷文荣, 王其可2018:
唐家河油田三断块东三段储层构型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33-36+40+117-118.
|
[4] |
刘玉娟, 郑彬, 李红英, 张静, 胡端男2018:
渤海A油田大厚层油藏储层构型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16-20+117.
|
[5] |
WANG Shukun2018:
大民屯凹陷静北地区高蜡原油成藏条件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25-27+32+121-122.
|
[6] |
孟子圆, 孙卫, 任大忠, 刘登科, 李冠男2017:
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长6段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26-30+126.
|
[7] |
CHEN Guocheng2017:
辫状河相砾质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及对产能的影响——以锦州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56-60+132.
|
[8] |
黄丽莎, 何文祥, 陶鹏, 李佳阳, 王西强, 王学峰2017:
辫状河储层构型与剩余油富集模式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96-99+103+133.
|
[9] |
文佳涛, 程奇, 吕坐彬, 张占女, 陈瑶, 李广龙2015:
锦州25-1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辫状河三角洲的识别与新认识,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37-40+66+142.
|
[10] |
张占杨, 王东辉, 曹桐生2015:
东胜气田盒2段沉积相研究及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46-48+147.
|
[11] |
王勇, 陈丽丽, 李风勋, 金芸芸, 马宁远, 邵志芳2015:
春光探区沙湾组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8-10+13+145.
|
[12] |
张家良, 许恩爱, 夏国朝, 郑泰山, 张菊芳2013:
黄骅坳陷小集油田官979-官975断块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42-45+49.
|
[13] |
尹艳树2011:
层次建模方法及其在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建模中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1-5.
|
[14] |
陈凤喜, 卢涛, 达世攀, 徐小蓉, 唐乐平2008:
苏里格气田辫状河沉积相研究及其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21-24+10.
|
[15] |
苏爱武, 李晓松, 景彬彬2005:
一个典型的构造控制小气藏解剖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19-21.
|
[16] |
李海涛, 张学芳, 董月昌2005:
速度谱精细解释在东营凹陷官11地区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18-19+23-2.
|
[17] |
刘成鑫, 纪友亮, 高振中2005:
孤东地区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7-8+12-97.
|
[18] |
姚志云2002:
横穿库鲁克野外地质考察告竣,
石油地质与工程, 16, 10-10.
|
[19] |
龙国清, 郑俊峰, 黄郑, 靳晓军, 许胜利, 周鹤2002:
宝浪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16, 4-6+4.
|
[20] |
谢锐杰, 钟广法, 李建兴, 刘来民1996:
泌阳凹陷东北部核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岩电特征及含油性,
石油地质与工程, 10, 4-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