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3-8217 CN 41-1388/TE
主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侯娟 李秋博 邓晓梅 常大宇 张茹

侯娟, 李秋博, 邓晓梅, 常大宇, 张茹. 2017: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06): 41-44+49+127.
引用本文: 侯娟, 李秋博, 邓晓梅, 常大宇, 张茹. 2017: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06): 41-44+49+127.
HOU Juan, . 2017: Diagenesis and porosity evolution of the reservoirs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in the Yichuan basin.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31(06): 41-44+49+127.
Citation: HOU Juan, . 2017: Diagenesis and porosity evolution of the reservoirs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in the Yichuan basin.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31(06): 41-44+49+127.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基金项目: 

2012年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洛伊地区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目标优选”(P12019)

Diagenesis and porosity evolution of the reservoirs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in the Yichuan basin

  • 摘要: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砂岩致密,非均质性强,对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的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部署。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等分析结果的研究,结合埋藏史、热史等资料,认为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以岩屑细砂岩、长石细砂岩为主,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上三叠统成岩作用主要为中成岩A期,早成岩期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长石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砂岩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油气充注之前的早成岩期储层已经致密化。
  • [1]王威.四川元坝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孔隙演化与天然气成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 (4):22–37.
    [2]张永贵,刘振峰,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建模[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4):112–130.
    [3]张晓峰,侯明才,陈安清,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0,30(11):34–38.
    [4]宁宁,陈孟晋,刘锐娥,等.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石英砂岩储层成岩及演化[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3):334–338.
    [5]张武,徐发,徐国盛,等.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致密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2):122–129.
    [6]杨仁超,王秀平,樊爱萍,等.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砂岩成岩作用与致密储层成因[J].沉积学报,2012,30(1):111–119.
    [7]王建伟,鲍志东,陈孟晋,等.砂岩中的凝灰质填隙物分异特征及其对油气储集空间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为例[J].地质科学,2005,40(3):429–438.
    [8]唐海发,赵彦超,李爱荣,等.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22(1):59–63.
    [9]吴少波,赵靖舟,罗继红,等.子长油田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的影响因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3,18(4):7–11.
    [10]孟元林,胡安文,乔德武,等.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区域成岩规律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J].地质学报,2012,86(2):325–334.
    [11]孙赞东,贾承造,李相方,等.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上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411–430.
    [12]刘东升.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在安棚深层系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28(6):48–50.
    [13]张晓磊,章辉若,刘鑫,等.鄂尔多斯盆地黄陵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成因[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28(6):33–35.
    [14]孟祥振,刘绍光,何文忠,等.延安三角洲延长组下组合长8储层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1):41–44.
  • [1] HUANG Shuaibo2020:  焉耆盆地四十里城地区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28-32+38.
    [2] DU Zongfei, GAO Hongcan, ZHENG Rongcai2019:  渝南关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33, 1-4.
    [3] 张帆, 孙卫, 王斌, 马淼, 张茜, 户彬2017: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_3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1-6+131.
    [4] LIN Xin2017:  玉北地区鹰山组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12-16+131.
    [5] 王延鹏, 朱珍玉, 任宵宇, 王地2016:  伊川凹陷上三叠统油气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36-38+147.
    [6] 魏晓娥, 孙卫, 霍磊, 明红霞, 盛军, 曹雷2016:  姬塬油田长2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45-50+128.
    [7] Zhang Jinjin2016:  超低渗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及孔隙度计算——以鄂尔多斯盆地吴仓堡油区长6段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56-59+148-149.
    [8] 陈保柱, 于海波, 于喜通, 揣媛媛, 于娅2014:  莱州湾凹陷垦利6-A构造深部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33-36+146.
    [9] 代金友, 李建霆, 赵晨晖, 杨大有2014:  长岭气田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29-32+143.
    [10] 蒋学锋, 梁国进, 冯小科, 伍虹宇, 任书方, 黄国昌2013:  伊川盆地三叠系致密地层钻井取心技术,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105-107+141.
    [11] 严永新2013:  伊川盆地屯1井区三叠系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成藏条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19-22+138.
    [12] 郭双亭, 何明喜, 周建文, 杜建波, 曹建康, 谢其锋2008:  安徽望江—潜山盆地碎屑岩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23-26+9-10.
    [13] 田继军, 姜在兴, 陈振林, 陈志勇2007:  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1-4+9.
    [14] 柯小平, 龙玉梅, 付春华, 欧风平2006:  盐湖沉积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以马王庙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13-16+5.
    [15] 邵彦蕊, 胡明毅, 胡忠贵, 刘满仓2006:  川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13-16+9-10.
    [16] 谭开俊, 吕锡敏, 吴青鹏, 牟中海, 彭军2005:  砂西区块下干柴沟组下段储集层成岩作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1-3+1.
    [17] 康健, 吴应川, 魏荷花2000:  文东深层低渗油藏成岩作用及成岩相模式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14, 5-7+14-60.
    [18] Huang Changchum, Hu Bin1998:  济源上三叠统含煤含油地层中的痕迹组构, 石油地质与工程, 12, 5-7+57.
    [19] 郑求根, 张育民, 赵德勇, 刘志勤, 彭国力1998:  豫西地区构造演化与上三叠统地层保存和分布, 石油地质与工程, 12, 6-10+59.
    [20] 齐中山, 廖刃, 马义忠, 薛昌荣1997:  伊川盆地二维地震资料处理, 石油地质与工程, 11, 13-16+5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9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5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