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HUANG Shuaibo2020:
焉耆盆地四十里城地区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28-32+38.
|
[2] |
ZHANG Wenweio2019:
细粒沉积岩储层微观特征研究方法及应用——以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地区S352井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3, 11-15.
|
[3] |
薛辉, 肖博雅, 雍杰, 焦素丽, 徐乐, 窦连彬2018:
廊固凹陷WX0井区沙四段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54-58+124.
|
[4] |
魏晓娥, 孙卫, 霍磊, 明红霞, 盛军, 曹雷2016:
姬塬油田长2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45-50+128.
|
[5] |
吴凤, 田飞, 段昕婷, 邓南涛, 李广涛201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探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50-53+146.
|
[6] |
罗曦, 刘子胜, 胥玲, 谭静娟, 尹安2015:
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有机质特征及富集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1-14+141.
|
[7] |
陈保柱, 于海波, 于喜通, 揣媛媛, 于娅2014:
莱州湾凹陷垦利6-A构造深部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33-36+146.
|
[8] |
王威, 盘昌林, 岳全玲2011:
川东北元坝地区自流井组珍珠冲段致密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10-12+5+4.
|
[9] |
陈祥, 丁连民, 刘洪涛, 陶良军, 蒋尔梁2011: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93-96+8.
|
[10] |
刘俊青, 刘睿, 陈海宏2010:
泌阳凹陷核三段沉积类型及空间展布规律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1-5.
|
[11] |
赵宝生, 刘桂兰, 张本书, 翟京天, 章新文, 谢铁军2010:
泌阳凹陷白云岩系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13-15+52+141-142.
|
[12] |
陈占坤, 张忠民, 冯兴强2009:
塔河油田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学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1-4+134.
|
[13] |
杨东兴, 尹太举, 戴胜群, 易小会2009:
下寺湾油田长2油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25-27+31+2.
|
[14] |
文慧俭, 马世忠, 刘忠宝, 刘广林2008:
吉林红岗北地区泉头组岩性油藏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14-17+9-10.
|
[15] |
程四洪, 余成林, 旷红伟, 李志鹏200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9井区主要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19-22+26+9.
|
[16] |
郭双亭, 何明喜, 周建文, 杜建波, 曹建康, 谢其锋2008:
安徽望江—潜山盆地碎屑岩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23-26+9-10.
|
[17] |
汤军, 宋树华, 胡正舟, 魏波2007:
应用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细分沉积相,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15-17+14.
|
[18] |
张艳飞, 杨子荣, 滕宝胜2007:
辽河西部凹陷东侧冷35井区沙三段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14-17+9-10.
|
[19] |
王军, 郑浚茂, 张俊峰, 曹学良2006:
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10-12+9.
|
[20] |
谢锐杰, 钟广法, 李建兴, 刘来民1996:
泌阳凹陷东北部核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岩电特征及含油性,
石油地质与工程, 10, 4-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