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GUO Juncan, ZHANG Hui2020:
礁滩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方法研究——以塔中62井区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16-19.
|
[2] |
CHEN Jianwen, ZHANG Xiaobo, HAN Zhan, ZENG Fenghuang, WANG Yue, ZHU Yushuang2020: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2_3沉积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61-65.
|
[3] |
SANG Shizhe, DENG Baokang, MA Zhenyu, GUO Keyong, LIU Lang, LIU Yuanliang2020: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6_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86-89+93.
|
[4] |
SHANG Jianxia, XUE Guoqing, YUAN Lingrong, CHEN Jian, YE Miao2019:
文昌A油田主力油组潮坪相划分及优势储层预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3, 31-35.
|
[5] |
WANG Xu2018:
洛河油田长7油藏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51-54+123.
|
[6] |
马二平, 李向东2018:
直罗油田长8储层有利勘探目标优选,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37-40+122.
|
[7] |
LIU Feifei2017:
直罗油田北部延安组延9段储层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31-35+126.
|
[8] |
桑宇, 孙卫, 赵煜, 赵冰瑶2017: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72-75+132.
|
[9] |
李康, 陈芳萍, 石彬, 畅斌, 罗麟, 蔺建武, 郭欢迎2016:
鄂尔多斯盆地吴仓堡区块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42-44+147.
|
[10] |
Qian Chuanchuan2015:
非均质性砂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以一东区克拉玛依组油藏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73-76+148.
|
[11] |
张鸣, 张云腾, 王莉2015:
直罗油田张家湾区长8段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45-48+146.
|
[12] |
孙志勇2013:
青东5块Es4上亚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17-18+22+137-138.
|
[13] |
陆嫣, 薛怀艳, 古莉, 戴建文2012:
珠江口盆地A油田生物礁灰岩储层的精细油藏描述,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53-56+138.
|
[14] |
马二平, 孙卫, 任大忠, 李向东, 杨贤军, 鲁永辉2012:
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54-57+7.
|
[15] |
王珊, 胡望水, 李相明, 熊平, 陈小欣, 程平2009:
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38-40+6.
|
[16] |
黄文科, 侯海峰2007:
坨七断块9~1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47-49+13.
|
[17] |
贾容2007: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18-20+24+14.
|
[18] |
马鸣, 李建明, 马力宁2005:
尕斯库勒油田N_1-N_2~1油藏储层特征与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6-8+1.
|
[19] |
周守信, 孙雷, 李士伦, 徐严波, 母长河, 孙小东2003:
单砂体非均质性定量化描述新方法,
石油地质与工程, 17, 1-3+3.
|
[20] |
夏鹏远, 许世芹, 任重海, 万晓伟, 蒋恕, 廖远涛2003:
文西油田文209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17, 11-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