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3-8217 CN 41-1388/TE
主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沙埝油田沙7断块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张奉 孙卫 韩宗元

张奉, 孙卫, 韩宗元. 2011: 沙埝油田沙7断块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02): 19-22+133-134.
引用本文: 张奉, 孙卫, 韩宗元. 2011: 沙埝油田沙7断块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02): 19-22+133-134.
2011: Research on low permeable reservoir pore struction of Sha 7 fault block Fu Ⅲ section in Shanian oilfield.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25(02): 19-22+133-134.
Citation: 2011: Research on low permeable reservoir pore struction of Sha 7 fault block Fu Ⅲ section in Shanian oilfield.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25(02): 19-22+133-134.

沙埝油田沙7断块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渗-超低渗油田高效增产改造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与产业化示范”(2007BAB17B00)资助

Research on low permeable reservoir pore struction of Sha 7 fault block Fu Ⅲ section in Shanian oilfield

  • 摘要: 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方法对沙7断块E1f3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喉道类型以点状喉道为主,次为片状、弯片状喉道。高压压汞研究发现,研究区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较强,不同部位岩心的孔隙结构特征差异较大:由于胶结作用而使孔隙连通性变差的岩心其储集和渗流性能较差,而溶蚀作用较为发育的岩心,其孔隙极为发育且连通性好,因此其储集和渗流性能较好。恒速压汞实验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石孔隙半径分布范围为100~200μm;不同孔渗的样品之间孔隙分布特征相差不大,但其喉道分布特征却迥然不同。喉道对渗透率起主要控制作用,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主要由喉道的非均质性引起。
  • [1]张创.高邮凹陷沙埝南-花庄地区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21-54.
    [2]李海燕,徐樟有.新立油田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1):17-21.
    [3]马明福,李薇,刘亚村.苏丹Melut盆地北部油田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121-124.
    [4]张兆林,黄伟.江苏复杂小断块中低渗油藏开发实践与认识[J].断块油气田,2004,11(4):36-39.
    [5]朱平.江苏油田油气藏基本特征及其分类[J].断块油气田,2001,8(5):12-17.
    [6]张凡磊,张曙振.沙埝油田阜三段测井储层评价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3):36-39.
    [7]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329-332.
    [8]郑杰,孙卫,魏虎.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2):40-43.
    [9]卜军,李文厚,曾明,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侏罗统延9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孔隙的影响[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3):24-27.
    [10]王旭,邓礼正,张娟,等.富古地层下古生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0,17(1):49-51.
    [11]Yuan H H,Wanson B F.Solving pore space charac-teristics by rate-controlled porosi metry[R].SPE14892,1989:167-175.
    [12]唐仁骐,曾玉华.岩石退汞效率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1994,16(1):84-93.
    [13]王金勋,杨普华,刘庆杰,等.应用恒速压汞实验数据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4):66-69.
    [14]于俊波,郭殿军,王新强.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的低渗透储层物性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2):22-24.
    [15]杨正明,张英芝,郝明强.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J].石油学报,2006,27(2):64-67.
    [16]解伟.西峰庆阳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44-57.
    [17]朱永贤,孙卫,于锋.应用常规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方法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4):553-556.
  • [1] JING Xiaobo2019:  溱潼西斜坡阜三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3, 6-9.
    [2] GUAN Wen2018:  红河油田延长组长9储层孔喉结构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47-50+123.
    [3] 周钰桐, 杨昭, 李传琳2017:  马岭地区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孔喉微观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70-73+133.
    [4] ZHOU Tao2017: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曲塘次凹阜三段成藏条件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15-18+131.
    [5] 唐明远, 贾永禄, 李阳, 周家林, 张楚, 刘林松2017:  张韩地区长8_2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65-69+132-133.
    [6] Yang Yi2016:  旬邑-宜君区块长3段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75-79+147-148.
    [7] 代金友, 李建霆, 赵晨晖, 杨大有2014:  长岭气田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29-32+143.
    [8] Yang Min2014:  张家垛油田阜三段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64-66+147-148.
    [9] 杨竞旭, 钱凤燕, 方度, 夏秋君, 李业会, 陈少勇2014:  高尚堡油田北区沙三~(2+3)亚段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30-32+154-155.
    [10] 甘俊奇, 王俊文, 吴忠宝, 陈建阳2014:  海拉尔油田砂砾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95-97+102+157.
    [11] 魏虎, 任大忠, 高飞, 辛翠平, 王念喜2013: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物性影响——以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长2油藏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26-29+138.
    [12] 代金友, 张博, 王宝刚2012:  靖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29-31+158.
    [13] 陈冲, 朱悦, 巩彬鹏, 袁鹏2012:  华庆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49-51+146.
    [14] 郑杰, 孙卫, 魏虎2010: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40-43+6-7.
    [15] 王珊, 胡望水, 李相明, 熊平, 陈小欣, 程平2009:  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38-40+6.
    [16] 张凡磊, 张曙振2009:  沙埝油田阜三段测井储层评价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44-46+7.
    [17] 张艳飞, 杨子荣, 滕宝胜2007:  辽河西部凹陷东侧冷35井区沙三段储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14-17+9-10.
    [18] 柯小平, 龙玉梅, 付春华, 欧风平2006:  盐湖沉积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以马王庙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13-16+5.
    [19] Liu Zhengfeng, Yan Jun1997:  “三低”储层岩电关系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11, 22-25+59-60.
    [20] 陆尧华, 姜桂珍, 邱莎1996:  辽河冷家堡油田沙三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10, 1-7+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4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7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