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HEN Jianwen, ZHANG Xiaobo, HAN Zhan, ZENG Fenghuang, WANG Yue, ZHU Yushuang2020: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2_3沉积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61-65.
|
[2] |
ZHAO Yuehan2019:
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凸起周缘生物灰岩地震相及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3, 34-37+42.
|
[3] |
ZHOU Jialin2018:
东胜气田锦58井区盒1段岩相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1-5+122.
|
[4] |
刘威, 张春生, 方金, 马雪娟2016:
鄂尔多斯盆地绥靖地区长7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37-40+147.
|
[5] |
路鹏程, 彭传平, 但光箭, 闫顺来, 张亮亮, 李相文2015:
哈得逊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相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52-54+72+146-147.
|
[6] |
Zang Suhua2014: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沉积相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22-24+143.
|
[7] |
袁伟, 周晓星, 武富礼, 赵思远2014:
鄂尔多斯盆地白河区早中侏罗世沉积相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1-4+145.
|
[8] |
秦中正, 秦飞, 金燕林, 李伟才, 吴群, 闫永芳2013:
王集油田沉积特征与沉积微相展布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30-33+149.
|
[9] |
范萌萌, 卜军, 曾家明, 郭绍忠, 李文厚201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9-14+5.
|
[10] |
尹艳树2011:
层次建模方法及其在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建模中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1-5.
|
[11] |
李功强, 赵永刚, 陈利雯2011:
镇泾油田长8_1段储层测井相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41-44+3.
|
[12] |
孟宪富, 陈堂锁, 洛跃雄, 张金, 张遂, 付玉丽2009:
鄂尔多斯盆地杏河地区长6油组不同微相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20-22+133.
|
[13] |
罗芳, 牟中海, 罗晓兰, 赵振伟2009: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构造油砂山组混积沉积相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5-8+11+134.
|
[14] |
梁官忠, 李海燕2008:
宝力格油田巴19断块开发中后期沉积微相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51-54+57+10-11.
|
[15] |
陈凤喜, 卢涛, 达世攀, 徐小蓉, 唐乐平2008:
苏里格气田辫状河沉积相研究及其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21-24+10.
|
[16] |
袁芳政2008:
大牛地气田盒3段沉积环境及高产气层储集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18-20+10.
|
[17] |
汤军, 宋树华, 胡正舟, 魏波2007:
应用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细分沉积相,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15-17+14.
|
[18] |
王军, 郑浚茂, 张俊峰, 曹学良2006:
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10-12+9.
|
[19] |
曹忠辉2005: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自然伽马曲线测井相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23-24+35-98.
|
[20] |
杨云飞, 李丽贤, 段生旭, 田宏岭, 周扬新, 马亚松2001:
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舞阳凹陷地震相,
石油地质与工程, 15, 13-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