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HAN Yong, XU Hao2020:
塔河油田于奇地区断裂体系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7-12.
|
[2] |
JIN Yanlin, WANG Jinzhu2020:
塔河油田T738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7-11.
|
[3] |
郇金来, 杨丽, 代百祥, 甘永年, 王玉2020:
乌石凹陷X油田流沙港组三段储层敏感性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49-53.
|
[4] |
蒋文博, 丁晓军, 郭华黏, 许姗姗, 黄斌, 李信2018:
黏土矿物预测方程的建立及在东营油田的应用,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95-97+125.
|
[5] |
王妍芝, 许永勃, 袁海莉, 毛建英2017:
冷湖地区新生界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88-91+133.
|
[6] |
WANG Jinfeng2017:
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中洞穴充填程度半定量化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44-47+132.
|
[7] |
王雪冰, 顾岱鸿, 周晓峰, 吴洁璞, 张稷瑜, 罗超2017:
不同黏土矿物胶结的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对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样品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1, 97-100+104+133-134.
|
[8] |
Fang Haoqing2015:
塔河油田后置砂酸压技术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13-115+149.
|
[9] |
尚婷, 韩小琴, 乔向阳, 曹红霞, 侯雪英, 吴海燕2015: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盒8段储层敏感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01-103+142+149.
|
[10] |
印婷, 丁辉, 张浩, 梁利侠, 高亚宾2015:
塔河9区奥陶系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71-74+148.
|
[11] |
李泽民, 谭先锋, 薛伟伟, 邱雨, 雍玉婷, 刘志波2015:
碎屑岩中硅质胶结物物质来源及沉淀机理,
石油地质与工程, 29, 19-24+145-146.
|
[12] |
赵兵, 王洋2014:
TP区裂缝孔洞型碳酸岩储层复合改造技术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109-111+149-150.
|
[13] |
吴永超, 黄广涛, 胡向阳, 刘中春2014: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8, 74-77+148.
|
[14] |
李晓琴2012:
下寺湾油田北沟北部长2储层敏感性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6, 83-84+87+147-148.
|
[15] |
段艳秋2011:
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地质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13-17+4.
|
[16] |
肖梦华, 曹阳, 张小波, 刘伟伟2010: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31-33+140.
|
[17] |
闫长辉, 周文, 王继成2008:
利用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井间连通性,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70-72+11-12.
|
[18] |
郭艳东, 赵英杰, 李治平2008:
大庆油田萨零组粉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58-60+16.
|
[19] |
伍文明, 康志宏, 赵新法, 柴君良2007:
塔河油田六区鹰山组缝洞型储层测井识别,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37-39+13.
|
[20] |
马光阳, 赵林, 马超2006:
马王庙油田储层伤害机理及解堵技术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75-7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