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3-8217 CN 41-1388/TE
主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临界态油气藏开发特征及油气产出预测——以渤海BZ油田为例

吴浩君 刘洪洲 汪跃 刘超 姜永

吴浩君, 刘洪洲, 汪跃, 刘超, 姜永. 2020: 近临界态油气藏开发特征及油气产出预测——以渤海BZ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05): 54-58.
引用本文: 吴浩君, 刘洪洲, 汪跃, 刘超, 姜永. 2020: 近临界态油气藏开发特征及油气产出预测——以渤海BZ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05): 54-58.
WU Haojun, LIU Hongzhou, WANG Yue, LIU Chao, JIANG Yong. 2020: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prediction of near critical reservoirs——By taking Bohai BZ oilfield as an example.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34(05): 54-58.
Citation: WU Haojun, LIU Hongzhou, WANG Yue, LIU Chao, JIANG Yong. 2020: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prediction of near critical reservoirs——By taking Bohai BZ oilfield as an example.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34(05): 54-58.

近临界态油气藏开发特征及油气产出预测——以渤海BZ油田为例

基金项目: 

“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海上稠油油田高效开发示范工程”(2016 ZX 0505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吴浩君(1986-),男,工程师,现从事海上油气田开发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研究工作。E-mail:wuhj8@cnooc.com.cn。

  • 中图分类号: TE357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prediction of near critical reservoirs——By taking Bohai BZ oilfield as an example

  • 摘要: 由于近临界态油气藏油气变化规律较常规油气藏更加复杂,常规油藏工程方法预测的油气采出程度和生产气油比与实际偏差大,动态预测难度大。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近临界态油气藏流体特征、开发规律等因素,基于广义物质平衡方程和低界面张力下的油气两相渗透率曲线,建立近临界态油气藏动态预测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新方法由于同时考虑了溶解气油比和挥发油气比的双重作用,以及低界面张力下的油气相渗变化特征,所计算的油相采出程度和瞬时气油比更符合实际生产动态,预测油气采出规律和采收率更加准确,研究成果对类似油气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侯大力,高黎惠,刘浩成,等.近临界态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特殊相态行为[J].天然气工业,2013,33(11):68-73.
    傅秀娟,孙志道,刘菊,等.花场近临界油气藏流体相态和开采特征[J].石油学报,2007,28(6):96-98.
    沈平平,郑希潭,李实,等.富凝析气近临界特征的试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1,22(3):47-51.
    焦玉卫,李保柱,李勇,等.凝析气藏生产气油比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2(5):19-21.
    李方明,田中元,蒋阿明,等.利用LWD测井资料预测油藏衰竭程度和生产气油比[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36(5):617-622.
    李骞,李相方,单江,等.凝析气藏生产过程中气油比异常原因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1,31(6):63-65.
    罗凯,方义生,宋文杰,等.凝析油气低界面张力对凝析油流动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8(4):77-79.
    胡永乐. 凝析、低渗气藏流体相态与渗流机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WALSH M P. A generalized approach to reservoir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s[J].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1995,34(1):55-63.
    MARK P,BRIAN F,许玉春,等.计算凝析油(气藏) PVT特性的新方法[J]. 特种油气藏, 1997, 4(1):57-61.
    MARK P,赵炜,王世谦.应用新的经过完善的方程式计算挥发油藏及凝析气藏的储量[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5,18(1):47-55.
    郭平,杜志敏,苏畅,等.富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衰竭开发采收率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24(11):94-96.
    王连山,陈军,程汉列.塔中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气油比变化及见水预警[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7,31(2):94-96.
    杨宝泉,苑志旺,杨莉,等.挥发性油藏注天然气开发指标预测新模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 3(6):19-23.
    毕建霞,戚志林,郭平,等.降压开采过程中凝析油气相渗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26(10):108-110.
    李广月,郭平,林春明.不同类型凝析气藏在低渗多孔介质中的相态及采收率研究[J]. 石油学报, 2006, 27(1):73-76.
    孙风景.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衰竭开发及相渗实验研究[D].四川成都:西南石油学院,2003.
    沈平平,郑希潭,李实,等.近临界流体异常的反凝析相变[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1):72-74.
    妥宏,甄亚丽,李遇江,等.卡因迪克油田挥发性油藏流体特征分析[J].特种油气藏, 2006, 13(5):71-74.
    生如岩,丁良成,张伟伟.广义物质平衡计算在凝析气藏开采动态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16(2):61-65.
    蔡珺君,唐青松,欧家强,等.考虑水侵的异常高压气藏流动物质平衡[J].断块油气田,2019,26(5):596-600.
    王高峰,姚杰,王昊,等.低渗透油藏混相气驱生产气油比预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9(3):14-18.
  • [1] WANG Gaofeng, ZHANG Zhisheng, YANG Chengwei, CHEN Zhenbo, WANG Jingyao, ZHANG Jinliang2020:  改质水驱砂岩油藏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66-70.
    [2] LAN Jin, DENG Xuefeng, FANG Qun, WEN Shoucheng2020:  红河油田特低渗油藏微乳降压增注效果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97-100.
    [3] ZHU Huifeng, NI Hongtao, LI Anjun, WANG Haoyu2020:  三元复合驱合理驱替速度实验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4, 112-115+119.
    [4] 张文彪, 李洪玺, 代琤2018:  异常高压应力敏感性气藏开发动态预测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2, 79-81+85.
    [5] 王东方2016:  界面张力对普通稠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115-117.
    [6] 李道山, 李辉, 张景春, 程丽晶2016:  典型聚合物溶液油水界面扩展黏弹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30, 131-133+150.
    [7] 朱义东, 张伟, 宁玉萍, 刘平, 杨勇, 王雪美2013:  陆丰X油田α层水平井生产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77-79.
    [8] Yang Junfeng2013:  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方法, 石油地质与工程, 27, 85-88+149.
    [9] 王晓蔷2011:  徐深气田A区块低渗透火山岩气藏早期动态特征认识, 石油地质与工程, 25, 79-82+1.
    [10] 孙风涛, 田晓平, 张越2010:  压力资料预测油水界面精度分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73-74+78+8.
    [11] 郭春萍2010:  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与乳化性能相关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4, 107-108+111.
    [12] 吕新东, 冯文光, 杨宇, 李强2009:  多缝洞系统气水模式动态解释的数值模拟论证,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59-60.
    [13] 杨文明, 王永红, 陈亮, 余鹏翔, 周乾华, 叶丰2009:  CQ凝析气田注采井生产动态监测及平面调整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78-80.
    [14] 张星, 毕义泉, 汪庐山, 张松亭, 冯茜, 马天态2009:  低渗透油藏活性水增注技术探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3, 121-123+8.
    [15] 闫长辉, 周文, 王继成2008:  利用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井间连通性, 石油地质与工程, 22, 70-72+11-12.
    [16] 金发扬, 丁小军, 蒲万芬, 赵金洲, 肖玉2007:  渤海SZ36—1油田复合驱配方及影响因素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1, 69-71+15-16.
    [17] 殷桂琴, 张公社, 刘志军, 杜国军, 涂金武, 汤爱云2006:  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生产压差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 40-42+10-11.
    [18] 张健, 王念喜2005: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低渗致密气藏生产井动态预测模型, 石油地质与工程, 19, 30-32+3.
    [19] 苏建栋, 李岩, 王海军, 王城2003:  拓扑递减方法预测周期注水开发动态, 石油地质与工程, 17, 29-30.
    [20] 李玉梅2000:  储层随机建模及动态预测系统, 石油地质与工程, 14, 27-2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11
  • HTML全文浏览量:  45
  • PDF下载量:  7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12
  • 修回日期:  2020-04-10
  • 刊出日期:  2020-12-0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